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图书馆
 首页  本馆概况  党建工作  馆务公开  规章制度  毕业论文  参考咨询  下载中心  读书节专栏  馆藏资源  图书捐赠 
图书馆 更多>>
资源动态:纬度悟源科... 11-01
关于图书管理系统服务... 10-31
资源动态:数图说库 | ... 10-25
资源动态:文泉学堂知... 10-21
资源动态:元阅读精品... 10-21
资源动态:智课教育云... 10-18
资源动态:研图学堂学... 10-18
资源动态:新华查重系... 09-25
资源动态:新华网鸿儒A... 09-25
资源动态:高校考研精... 09-11
资源动态:知心心理资... 09-10
20240718关于调整图书... 07-18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理论天地>>正文
衡阳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06-29 00:00 admin      (点击:)

衡阳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我院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但总体而言,我院仍面临着提高质量、提升层次、办出特色的艰巨任务。未来五年,是我院提升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抢抓历史机遇,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办好符合我省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
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我院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增强我院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与战略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建设回顾
“十一五”是我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在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院师生员工励精图治,努力拼搏,我院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性完成了“十一五”计划和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并且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我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湖南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增设或调整本科专业,专业结构趋于优化。截止2010年底,共有本科专业41个,其中师范专业13个,师范与非师范兼招专业25个,非师范专业3个。实施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工作。修订和完善了人才培养计划,逐步推行学分制,开展精品课程、十佳教师等评选活动,建立“三点四线五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加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投入等等。我院现有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教材奖4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 6人,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示范教学中心2个,实践教学基地100个,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9项。
五年来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成绩斐然。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张亮、周玉在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上夺得“两金一银”的辉煌成绩;张亮、史志强、周玉、李贵强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三金一铜”的优异成绩。“十一五”期间,我院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省一二等奖各1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比赛中,我院学生亦取得了优异成绩。“十一五”期间,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人才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学生考研成绩与录取人数均稳步提升。2008年,我院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二) 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我院始终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科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带动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的交叉融合,学科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学科特色进一步彰显。目前有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和人文地理学等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且均顺利通过验收,有人居环境学基地、船山学基地和环境教育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金属有机材料”实验室和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资源环境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团队”。有历史学(专门史)、光学、区域经济学、文艺学等15个在建院级重点学科,有传统文化研究所等17个院级研究机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院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培养和壮大了学科队伍,提高了我院科研整体水平,以“文理学科见长、兼顾经管法教”的学科建设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三) 科研工作收获颇丰。“十一五”期间,我院加快了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了科研资源优化整合,完善了科研评价制度,科学研究实现新的突破。五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进校科研经费1665万元左右。“十一五”期间,我院教师共出版专著55部;发表学术论文2414篇,其中核心以上1378篇;艺术作品139件,其中核心以上46件;获国家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成果反响814篇次,其中被SCI收录219篇,EI收录41篇,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全文转载23篇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199项,其中:湖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2项、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0余项、衡阳市科技进步奖4项、衡阳市社科成果奖100余项。
(四)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我院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梯队建设,积极推进“双百工程”和“英才支持计划”。围绕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积极贯彻内培外引的政策,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教师队伍的结构日趋优化。到2010年11月止,我院共有专任教师702人。专任教师中,共有正高89人,副高211人,副高以上占教师总数42.7%;中级440人,占教师总数62.7%。专任教师中,博士55人,硕士390人,硕士以上占教师总数的63.4%。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9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青年骨干教师63人。师资队伍呈现整体良性发展态势。
(五)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资金筹措渠道进一步拓宽,预算综合收入由“十五”末的1亿余元增加到2亿余元;建筑面积由15万平方米增加到45万平方米,东、西校园总面积达到2166亩。教学仪器设备由3800万元增加到8820万元,新增图书40万册、期刊35种。固定资产总值由“十五”末的2.5亿元增加到9.0亿元。“十一五”期间我院新建基建项目48个,总投资约3.6亿元(含引进社会资金建设后勤服务设施8500万元)。新校区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拓展了办学空间,改善了办学条件,奠定了发展基础。
(六) 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绩喜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明晰了我院建设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院党委已经被湖南省委确定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在全省高校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2009、2010连续三年被衡阳市纪委授予“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被评为衡阳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0年省高校校园文化精品项目获得立项;2010年元月,成功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我院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弘扬“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尊崇“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师范性和应用性,培养塑造大学精神,提高文化品位,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七)五年来,我院改革发展的主要经验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院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更是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是要以优良的党风引领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党内民主带动校内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内和谐,以严格党员管理提升我院规范管理,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我院工作始终,发挥好党组织在我院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2、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推动我院工作的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时代的眼光、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维,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解放思想绝不能流于空谈,必须要落实到创新体制、机制实践中去,必须落实到破解发展难题中去,必须落实到真抓实干中去,让推动我院发展的活力在思想大解放中喷涌而出。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实现我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我院的发展既是内在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发展应当不断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中求发展,在必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中求发展,在分阶段、有重点、顾整体中求发展,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序而为中求发展。我院五年来的发展成果实质上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成果。
4、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维护校园稳定是我院发展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我院和谐稳定的环境得益于师生员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高度统一的思想认识、有识大体、顾大局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校风学风。所有优良风气的形成,都得益于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5、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是我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院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是师生员工,我院发展依靠的是师生员工,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始终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在思想上要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政策上要反映师生员工的诉求,在工作上要形成勤政亲民的风格,在管理上要广开民主渠道,在决策上要广纳群众智慧。只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我院的发展才具有更为广泛、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不够完善。专业、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健全,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制约我院科学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障碍需要进一步破除;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系部积极性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我院目标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投入产出效益亟待提高。
3、队伍建设尤其是学科领军人才培育有待加强。与同层次高校中的佼佼者相比,专任教师队伍无论是结构还是层次都存在差距,博士的数量、质量与我院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数量仍然偏低,师资队伍的团队效应不够明显,具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严重不足,省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偏少,部分学科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
4、学科整体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研究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与优化,研究特色不够鲜明;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偏少;高水平“产学研”项目及科研平台亟待建设;国家级课题不多,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较少;在具有影响的高级别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不多。
5、办学条件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我院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与人财物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以及资源紧张与资源配置体制和机制尚不完善的矛盾仍然突出,办学经费依然紧缺。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九)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和我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发展,切实提高质量,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的院校中居于先进行列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现代教学型大学。
(十)发展思路。以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为龙头,以学科建设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提升办学层次、形成办学特色为基本目标,以办学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动力;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对接基础教育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对接现代科技对创新型人才的总需求,对接现代产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总需求,加快推进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现代教学型大学建设。着力增强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及实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我院成为富民强省的科技引擎与人才培养基地。
(十一)发展战略
1、质量立校战略。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十二五”期间实现提升办学层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本目标。
2、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英才计划”,逐步推行“特聘教授”、“首席学科带头人”等改革举措,加大拔尖领军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以团队建设、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为重点,建设一支与我院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
3、特色兴校战略。坚持办学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在师范性、地方性、应用性三个方面努力培植办学特色。
4、开放合作战略。坚持开放、合作的办学战略,提升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拓宽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丰富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为我院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二)办学基本定位
办学总体定位----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在省内有较高地位,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的院校中居于先进行列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现代教学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立足本科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研究生教育,多形式、多途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过硬、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基础教育教师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章 发展目标
(十三)总体目标。加快推进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现代教学型大学建设,创造条件提升办学层次与办学声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开放合作的办学思路,综合办学实力达到全国同层次、同类型的院校先进行列。
(十四)办学规模。我院办学规模控制在18000人左右。
(十五)教学基本建设与人才培养
1、专业建设。大力推进品牌专业建设,立项建设10个左右与优势学科建设相匹配的省级特色专业,力争建成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鼓励各系部根据湖南经济发展需要以及自身实际,通过整合学科专业,优势互补,适当增设部分目录外专业,增设新的专业方向。到2015年本科专业达到55个左右。
2、课程建设。按照“全面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的原则,5年内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0门左右,力争实现国家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增开人文、艺术、科技等选修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教材建设。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或近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以上规划以及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十二五”期间争取实现国家重点或规划教材零的突破,完成省级重点或规划教材3-5部,同时,提倡各专业使用校本教材。
4、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合理设置和布局本科教学实验室,突出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以学科或学科群为基础的跨学院跨专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年内建设湖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个。加强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实施“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和“本科生创新实践学分”,强化对本科学生的科研训练和创业训练;进一步探索和大力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与支教相结合的新模式,积极开辟境外学习、实践等新途径。
5、人才培养。树立全面发展观念,鼓励个性发展,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基础教育教师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与师范性、地方性、应用性以及教学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十六)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构建起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通过五年的建设,使学科方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学术团队活力增强,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使我院的人文地理学、有机化学、中国古代文学、光学、自然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美术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基础数学、音乐学等优势学科的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到2015年,新增3-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新增3-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争取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应用经济学、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体育学等学科达到硕士学位学科点的水平。
五年内获得国家项目30个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项以上,为地方服务横向项目100项以上,争取在产学研用结合方面有更大的突破。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出版高质量专著、争获高档次成果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保持在年均1000篇以上,其中SCI、EI、ISTP、CSSCI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年均100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年均10部以上。力争实现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的突破。
(十七)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与我院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教学、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敬业爱岗、敢于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到2015年,专任教师规模达到850人左右,其中博士、教授均达到150人左右。以学科带头人建设为龙头,继续推进“英才支持计划”,启动“特聘教授”和“首席学科带头人”等方案。到2015年,争取培养8名左右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专家,带动一批特色学科达到国内较高水平;争取5个主要以教授领衔的学术梯队进入省部级创新团队行列;10个主要以教授领衔的学术梯队成为学院重点建设的学术梯队;50个学术骨干承担地市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 15名左右的学者进入 “百千万工程”、“121人才工程”以及省部级其他人才培养计划。以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180名青年骨干教师,使其成长为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术骨干,涌现一批青年学术骨干后备人才。营造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氛围,形成配置合理,学术背景互补,充满生机、勤奋进取、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团队。
(十八)办学条件建设。“十二五”期间我院办学条件建设总体思路是全面完成新校区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设,优化和整合老校区的资源,确保基本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十二五”期间,拟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28亿元,新建各类校舍17万平方米。
以绿色大学建设为契机,建设省内一流的人文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完善校园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数据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校园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校园基础设施与学习、生活环境。切实加强校园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对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
协调我院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十二五”期间,力争我院预算综合收入逐年增长,教职员工年度总收入每年均有一定幅度增长。
(十九)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和国际接轨、符合国情校情的人财物管理制度与配套政策,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发展模式。探索教授治校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十)党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院系两级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应对复杂局面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全面推进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打造百年学府文化品牌,大力提升我院文化软实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力争把我院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单位”。
(二十一)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开放合作办学与对外联络。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出国留学、访学和进修,积极开展与兄弟高校以及地方的项目合作。进一步加大学生出国交流项目的工作力度,加强管理,稳妥、有序地推进这项工作。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二十二)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我院战略重点和中心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把全院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我院未来发展的目标上来,不断开创我院事业发展新局面。
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我院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政干部业务能力建设,有计划选派党政管理骨干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培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
2、继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为起点,以提高党员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着眼提高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和工作水平;强化示范带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高标准高质量搞好两级中心组学习;进一步健全学习的组织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领导协调制度。
3、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切实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以践行公开承诺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力争2个左右基层党总支或党支部建设成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抓好大学生和中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
(二十三)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
1、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校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培养、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五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我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2、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师德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弘扬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树立爱校为家、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师德风范。要大力加强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坚决反对学术不正之风,着力培养教师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优秀品质,不断培育和丰富大学精神。
3、加强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十二五”期间我院将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我院的发展定位、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结合起来,与我院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与我院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经过五年的实践,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精神文化;营造具有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开放意识的工作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文化氛围;使我院成为具有浓厚学术氛围、深厚人文意蕴、鲜明创新风气、幽雅物质环境和一流文化品位的大学。积极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大力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计划、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计划、师德建设计划、廉政文化建设计划、学风建设计划、校园文化建设精品计划、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计划、校园环境建设计划、品牌形象塑造计划。
重视文化载体的建设。不断改善校园文化设施,发挥好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严格管理,加强校园宣传阵地建设,尤其是校园网和校园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好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切实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内容,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学院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对贫困生的支助力度,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要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高度关注民生工程,妥善处理内部矛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十四)大力推进学科建设
1、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不断推进学科建设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继续优化以文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育和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重点建设优势学科,注重扶持基础学科,优先发展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学科,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学科,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特色鲜明的省、院两级学科建设体系。
2、不断促进学科团队建设。要将学科团队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各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整合资源,打造优秀学科团队。学科团队应围绕学科建设要求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学科团队建设要能代表学科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彰显我院学科建设的特色。学科团队建设要有明确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要求,努力培育和造就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带头人和拔尖创新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使学科团队成为我院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阵地。
3、不断打造学科平台。以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研究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以学科团队为核心,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以激励机制为杠杆,凝炼学科方向,努力构建若干个以汉语言文学、地理学、化学等为带头学科的学科群,实现学科资源的配置优化,加强学科发展的整合力、凝聚力,推进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二十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1、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加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质量监控。
强化教学管理。进一步落实并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质量保证机制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化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工作绩效;进一步加强教研室的管理与建设,促进教学科研交流。
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积极建设优质教学团队,打造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不断推进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快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与实验课程体系;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冲刺高档次教学成果;大力加强新课改背景下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严格质量监控。进一步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教学质量全程监控;充分发挥各教学质量监控成员的积极性,加大教学质量监控落实力度;狠抓教风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制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培养优良学风。
2、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将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力争跻身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参照基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积极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计划,认真落实教育部实施的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多途径多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以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标,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对于我院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应对就业的严峻形势,既立足当前,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又着眼长远,努力构建更加科学、完善、有效的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平台。以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标,加强毕业生就业需求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对接,加强学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加强资金、资源和政策的整合对接,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开创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二十六)努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1、不断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努力推进科研工作创新,促进学术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努力实施创新团队项目,激发科研人员团队合作意识,强化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奖励制度,挖掘科研潜力;努力强化科研过程及经费使用管理,建立科学的成果评价体系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3、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注重科学研究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方向性,倡导跨学科研究和团队协作;积极关注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确保科研的创新性和指导性;积极申报上档次、上水平的科研项目,力争国家级课题逐年增多;积极依托项目研究和团队力量,力争不断取得高档次的成果奖。
3、不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坚持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着力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加强校内科技创新平台、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七)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计划。在完成“双百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英才支持计划”,启动“特聘教授”和“首席学科带头人”等方案。采取引进与培养双管齐下的措施,加快高层次人才建设步伐,让高层次人才在冲刺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中尽早发挥作用、尽早做出贡献。
2、积极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爱与培养,不断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技能;不断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中青年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和专业素质;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加大开放力度,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研修访学,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
3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认真抓好干部队伍的建设,积极推进我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完善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继续抓好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决策管理能力为目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培训干部。广泛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力度,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强化责任意识,求真务实,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二十八)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管理
1、坚持依法治校,推进民主管理。要充分认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要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充分利用书记、院长信箱的信息沟通作用,构建领导与教职工共同管理我院的信息平台。要积极发挥各级各类组织以及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教授和离退休同志的参政议政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要通过多种形式,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充分尊重和保障师生员工对学院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推动我院科学发展。
2、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决策、指挥、执行与监督相对分离、有机结合的现代大学运行机制。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的议事规则和程序,进一步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明晰内部组织及成员的权利与责任,大力加强内部管理;以规范权力运行为契机,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规范和程序规范,明确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废止程序,强化制度的权威性。进一步明晰学院、系部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划分,建立责权利相统一、党政部门与系部协调配合、有利于调动系部积极性、提高执行力的运行机制。
3、优化学术管理体制。探索教授治校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院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加强我院学科建设的水平评估和效益评价,建立以学术贡献为主要依据的资源分配机制和动态投入机制;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估制度,营造激励创新、竞争向上、客观公正、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
4、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严格按照《湖南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实行定编、定岗和岗位聘任制。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进一步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院内津贴分配方案,倡导优质优酬,鼓励多劳多得。要建立健全人才选拔、评价及激励机制,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我院建设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不断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鼓励各类人才立足岗位,各司其责,积极为我院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二十九)进一步优化办学基本条件
1、积极推进新校区后期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我院的总体规划,紧扣教学科研需要,积极推进新校区后期项目的建设,争取外语楼、北校门按期竣工,逐年启动理科教学楼、生化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综合实验楼、体育馆、办公楼、幼儿园、院医院、会堂、国际交流中心、学生创业与就业培训大楼、学生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逐步完成西校区五个教学系部的搬迁。
2、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切实做好我院化债工作。“十二五”期间,我院要借助教育部和湖南省政府推进高校化债工作的有利形势,争取化除我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债务,为我院未来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一是在坚持勤俭办学方针的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财力支持,整合资源,筹措资金,主动偿还债务。二是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化债只是一次集中“输血”,我院要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强化自身“造血”功能。三是要科学谋划和推进我院长远发展。要以制定我院 “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科学谋划和推进我院的长远发展。
3、绿色校园建设。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实施绿色校园建设规划与“两型校园”建设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坚持与教学、科研结合,做好植物引进和配置,兼顾绿化景观效果和教学科研价值,力争2011年底建设好植物园。坚持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把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等纳入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提高校园绿化率,结合百年师范历史和特色,注重将文化景观与绿化工程融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园林意境,改善我院生态环境,创建一个环境优美、格调高雅、人文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园林化、人性化的校园。
以建设两型校园为核心,通过引入科学的管理办法和节能节水新技术,对我院原有陈旧、老化的水、电设施实行全面改造,同时,从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新技术应用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落实节能减排理念,建设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积极推进校园可持续发展,做到校园规划更加合理,校舍建设更加和谐。
进一步增强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开放绿色课堂、举办板报比赛、征文大赛等多种形式宣传“节能减排,生态环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优美环境与美好心灵同在”“绿化校园环境,就是美化我们的生活”等理念,使每一个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4、积极完善校园公共服务体系。要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校园公共服务体系服务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及水平,积极推进教学管理系统、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档案与信息资源等项目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包括学生活动中心、幼儿园、校区医院等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5、积极拓展促进我院发展的外部空间。要加大开放、合作办学力度。充分发挥衡阳市体育中心在我院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搭建好我院与湖南工学院资源共享平台;以我院与美国、韩国多所高校的合作为基础,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整合校友资源,为我院发展谋求更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第五章 组织与实施
(三十)加强组织领导。本规划在院党委统一领导下由院行政统一组织编制,经院学术委员会论证与院长办公会、教代会审议,由院党委会讨论通过后批准实施。学院成立“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总体规划的实施;各有关单位要明确规划实施的专门负责人,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将规划任务逐年分解,创造性地予以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决策部署以规划为依据,工作目标以规划为指南,考核工作以规划实施效果为主要标准”,共同维护本规划的权威性。
(三十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以学院规划纲要为统领、专项规划与系部规划为骨干,院系两级规划相互结合、统一衔接的我院规划工作体系。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应精心编制规划纲要实施意见,防止政策部门化。切实加强我院规划编制工作,各专项规划和系部规划要体现全院“一盘棋”的理念和自身特色。
(三十二)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师生员工对我院“十二五”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的认同感,使规划执行过程成为凝聚人心、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过程。
(三十三)指标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行政效力,由学院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并纳入到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十四)评估检查。学院在“十二五”中期和末期,分别组织规划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并公布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是单位和单位负责人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十五)规划修订。需修订本规划时,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提出修订意见,报请学院党委会批准。
(三十六)结语。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院未来五年任重而道远。“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院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各项任务对我院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紧紧依靠上级领导和党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在院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力争圆满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各项任务。
关闭窗口
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 |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衡阳师范学院
馆办电话:(0734)8484942 馆长信箱:tsg@hynu.edu.cn
   版权所有:衡阳师范学院图书与档案馆 通讯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邮政编码:421002

网站总访问数量: